当“便利蜂”不再便利,实体门店何去何从?

发布日期 : 2022-08

如今,24小时便利店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了,方便、快捷、距离近,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。而庞大的用户需求量也让众多便利店品牌迅速崛起,仿佛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。


便利蜂作为曾经风头无两的便利店品牌,执行董事薛恩远曾喊出“万店计划”,即通过“高速扩张模式”,到2021年底,计划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,到2023年将达到1万家。


然而,截止2021年底的数据,便利蜂全国店铺数量为2800家。


此外,今年初,便利蜂还发出全员邮件,宣布取消年终奖;4月,公司内部传出裁员消息。



这一切当然和疫情不无关系。


面对突袭而来的疫情,首当其冲的就是实体门店,尤其是像“便利蜂”那样依托集体供应链和管理系统的连锁门店。


社交软件上也有网友表示,自己家附近的“便利蜂”门店已从“24小时”营业转为“晚上8点关门”,店铺里的店员每天都在换。


“今天早上和店员聊天,说这家店已经是死店了。店长去别的店了,每天都是系统排班从别的地方调人来,晚上请假要扣24小时工时。”


事实上,到目前为止,全国各个地区的“便利蜂”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“关店”:缺货少货、小程序停止运行、直接关门……


需求量、标准化管理、品牌效应……这些“便利店”们最关注的因素好像都没有存在很大的问题。那么,正在蓬勃发展的“便利蜂”缘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蹶不振?


一、私域


“24小时便利店”的特色是什么?刚才说了,遍布广,离家近,区域优势明显。


由此可见,每一家便利店服务的大多数顾客,都是在附近居住或者上班的人群。但“便利蜂”由于是系统平台化管理,在私域运营这块,和顾客链接最多的仅是小程序而已,没有办法做到门店社群和专属客服。


我们知道,“私域”是实体门店抵御风险最坚固的城墙,这一点,在疫情来临时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
由于无法精准触达顾客,即便店长在门店内做好充足的准备,依然和顾客之间隔着那一道“门”。


二、员工


“便利蜂”的门店是店长管理制,即店长单人对门店的管理负责。而对于门店内的员工,则是品牌方统一进行培训后,后台排班到不同门店。


一般来说,门店的常驻员工是固定的,但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。


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:有时候固定去一家便利店,上午和下午的营业员是不同的,而大多数营业员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对于所谓的“熟客”也不会表现得格外热情。


这当然是和他们的薪酬组成相关。在“便利蜂”的薪酬体系中,员工工资是以“工时”计算,工资的级差是和门店所在的区域以及内部评级绑定,他们每个人也直属总部,并不隶属于某一家门店。


和总部的关系近了,但和门店的关系远了,自然也就和顾客的链接更远了。


员工是链接门店和顾客的桥梁,对于实体门店来说,如果不能运用合理的员工分利体系将员工利益与门店绑在一起,是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做好顾客服务的。


三、可替代性


如果我问,“便利蜂”和其他的便利店有何不同,我想大多数人都无法很快回答出来。


可是我问瑞幸、喜茶和蜜雪冰城,各有什么特色?众多“奶茶爱好者”可以说是如数家珍。


这就是特色,也叫“不可替代性”。


奶茶店为了保证自己的品牌影响力,会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,打造品牌竞争力,寻找“不可替代性”。


没有引流品,没有特色活动,没有具辨识度的产品组合,如何让顾客拥有“非你不可”的理由?


用不停地开店、扩大门店辐射面去获取流量,占领市场份额,“坐等”顾客上门。花费庞大的资金不说,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。


更何况,在竞争如此激烈,行业如此内卷的情况下,“主动出击”尚且寻求方法,“坐台等客”绝非良策。


实体门店,是一个消费场景,在更多的时候,是门店老板与用户面对面沟通的场景。


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引流品、行之有效的活动策划、给顾客频繁到店的理由、打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组合……


实体店的运营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“砸钱”模式了,面对更聪明的消费者,更凶猛的竞争者,门店老板需要针对实际情况,步步为营,制定精细化的运营策略,才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,成为佼佼者。


PREV:上一页
NEXT:下一页